• 搜索
    搜新闻
  •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新华每日播报|6月18日 一周精选 镜观中国

    来源新华社时间:2023-06-18 21:17:32

    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地下700米的大科学装置


    (相关资料图)

    位于地下700米的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呈现巨大的球形结构(6月15日摄)。

    江门中微子实验位于广东省江门开平市,是由中科院和广东省共同建设的大科学装置,以测定中微子质量顺序、精确测量中微子混合参数为主要科学目标,并进行其他多项科学前沿研究。

    地下探测器目前已完成不锈钢网架安装,预计2024年建成运行,届时将成为国际中微子研究的中心之一。

    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第一阶段考古调查纪实

    2023年5月30日,俯瞰驶向深海考古的潜水器——“深海勇士”号(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黎多江 摄)

    多彩察尔汗盐湖

    这是6月8日拍摄的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境内的察尔汗盐湖景色(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龙舟“村赛” 一水同舟解乡愁

    6月15日,在广州车陂龙舟竞渡赛场上,划手们全力扒桨奋勇争先。

    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阔别十年 “大黄鸭”再度到港

    6月9日,在香港维多利亚港,市民用吹泡泡机营造气氛欢迎“大黄鸭”的到来。

    当日,两只高约18米的“大黄鸭”亮相香港维多利亚港。这是阔别10年后,“大黄鸭”再度到港。

    新华社记者 王申 摄

    青海海西: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基地建设

    这是6月10日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拍摄的中国华电50万千瓦光伏项目(无人机照片)。

    近年来,地处柴达木盆地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已逐步形成千万千瓦级新能源产业集群,清洁能源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显现,进一步推动柴达木盆地经济发展绿色转型。

    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济郑高铁山东段铁轨铺设忙

    6月14日,在济郑高铁山东段长清黄河特大桥,中铁十局的工作人员进行铁轨铺设作业(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夏日乌拉盖草原

    这是6月12日拍摄的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北部的乌拉盖草原(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品宋韵 最杭州

    古装演员在西溪湿地参加宋韵花朝节水上巡游(4月2日摄)。

    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黑龙江:东北虎幼崽茁壮成长

    6月13日在黑龙江东北虎林园的虎舍中拍摄的东北虎幼崽。

    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湖南张家界举办金婚银婚庆典活动

    6月10日,一对夫妇在庆典活动上相视而笑。

    当日,来自湖南、湖北两地的140对夫妇欢聚湖南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宝峰湖景区,参加当地举办的金婚银婚庆典活动。

    新华社发(吴勇兵摄)

    山东临邑:开放政府大院 方便农民晒粮

    6月13日,农户在临邑县临邑镇政府大院晒粮(无人机照片)。

    “三夏”期间,山东省产粮大县临邑县开放政府大院方便农民晒粮。目前,临邑县全县12个乡镇(街道)的政府大院、641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大院以及文化广场,共1525处公共区域已全面开放,优先用于群众晒粮。

    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小麦收获 颗粒归仓

    6月9日,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白马湖农场工人在晾晒小麦(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陈凯摄)

    重庆开埠遗址公园

    6月9日,游客在重庆开埠遗址公园内打卡拍照。

    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关键词:

    下一篇: 最后一页
    上一篇: 重庆首家索尼直营店开业,空间现实显示屏亮相 全球快讯